講座時間:112年11月26日(日)10:00-12:00
講座地點:嘉義市立博物館1樓餐飲區
講師:林千翔 博士(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助研究員)
鯊魚牙化石變化多端,因此一直是蒐藏家的熱門藏品,再加上鯊魚屬於軟骨魚類,全身上下只有堅硬的牙齒最容易形成化石,更顯得鯊魚牙化石之珍貴。鯊魚一生能不斷更換牙齒,讓大量鯊魚牙得以沉積在岩層裡形成化石,因此全球的出土記錄相當豐富。
臺灣的西部麓山帶的淺海相地層中,也有不少鯊魚牙化石。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海洋古生物研究室,在調查嘉義縣牛埔地區約700顆鯊魚牙化石時發現,在更新世的早期(190萬到135萬年前)的牛埔地區約有20個不同的軟骨魚,多樣性相當高,甚至高於同時期的日本及爪哇地區。這些軟骨魚中,包括錐齒鯊科、鼠鯊科、半沙條鯊科、真鯊科、鼬鯊科以及雙髻鯊科,如今在臺灣西海岸卻難得一見。人們耳熟能詳的大白鯊,此地雖然也出土很多牙齒化石,顯示當時是常見的物種,但現今僅在臺灣東海岸有少數捕撈記錄。現今因人為因素已受威脅的軟骨魚多樣性,對比曾經在百萬年前巡游於臺灣西海岸的鯊魚和魟魚,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史前臺灣海洋生態。臺灣還有很多相關地層的化石,正待研究人員一一推敲,期待未來我們能對過去已消逝的生物多樣性有更多認識,了解造成多樣性變動的環境因素,在現今全球環境變遷劇烈影響下,尋求解決生物多樣性減低、漁獲減少等問題的方法。
除了講座內容外,全程參與者,還可參加抽獎活動,有機會獲得能實際體驗挖掘樂趣的化石DIY小禮物,歡迎踴躍報名參加!
注意事項:
本活動為免費參加,惟入館時須依規定購票進場(嘉義市市民免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