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的林木發展在日治時期進行了有系統的調查與採伐,為了運送木材,興建森林鐵道為主要交通路線,大規模的開發森林資源。嘉義市曾為阿里山腳下檜木重鎮,「愛木村」前身為老字號製材廠「順益木業」,經營至今半世紀,早期木業興盛時是將巨木「大剖」的工廠,而所謂「大剖」就是將巨木切成數塊再交由其他中小型木工廠處理,算是木工廠的上游。至今仍可見當年所使用的木業手工具,如?割鉅、鋼索、吊鉤、翻材鉤、畫線器等。
○胴割鋸:「大割鋸」又稱「胴割鋸」或「大剖鋸」,因形似大菜刃俗稱菜刀鋸。
○框鋸:造型呈現較寬的「工」字形,可替換下方的鋸條。
○木工鋸(鋸):後方有可握之把手處,在使用時相較不會受傷。
○木工鋸(鞘):收納用途,防止不小心受傷。
○五齒洞:過去林業留下的工具,造型特殊,齒刀處每隔一段距離有一較大孔徑,可使樹木纖維由此孔落下。
○雙人鋸:雙人鋸顧名思義可兩人同時使用,兩側各有把手,為減輕使用者的辛勞所設計。
1950年-1960年,愛木村顏維德先生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