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展品

>關於展覽 > 所有展品
  • 1

    木箱

    提起行囊,踏上月台,望向四周,看著火車緩緩駛過;可能是離開家鄉打拼的...

  • 1859年(咸豐9年)的英國倫敦畫報,以生動的木刻插圖及文字,介紹了...

  • 3

    皮箱

    現代,林秀如小姐收藏

  • 4

    箱櫃

    清末,羅振德先生收藏
    ?

  • 還記得那個只有黑白電視的年代嗎?真空管電視機身體積大且厚,電視的右上...

  • 收藏者外婆留下的鐵製古著鎖頭,表面生成的青黑鏽斑,是時間推移下的證據...

  • 在早期家家都有本電話簿的時代,上頭記載數十萬筆的店家及民眾資料,查詢...

  • 每到節慶時刻,伯伯總喜歡去「鬥相共」(tau-sann-k?ng),...

  • 此作品出自於陳專友大師之手,來自於嘉義城隍廟。兩星對弈似有相互較勁之...

  • 嘉義城隍廟創建於1715年(康熙54年),在1936至1938年間整...

  • 交趾陶是嘉義重要的特色工藝,同時也兼具親友間餽贈禮品之一,本件林洸沂...

  • 嘉義的北湖社區,也就是從前的北社尾,早期是以種植稻米為主的農村聚落,...

  • 於1963年(民國52年)拍攝,當時東門圓環中間還安裝有四尊尿尿小童...

  • 取締私菸是導致臺灣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,是臺灣人最深沉的痛。從菸盒上可...

  • 在第一本生命故事繪本裡,手繪記載了收藏者從童年到現今,流金歲月裡的生...

  • 民國初期使用的鐵製燒炭熨斗,因年代久遠,有部分鏽蝕。收藏者娓娓道出過...

1 2 3 4 5

開箱筆記

木箱
提起行囊,踏上月台,望向四周,看著火車緩緩駛過;可能是離開家鄉打拼的遊子、返鄉探親的出嫁女兒,或者是來從外地來短暫停留的旅行者;經歷過的可能是我們的祖父母、父母抑或是自己。這些箱子,各來自於不同的年代,擁有過幾個主人,斑駁舊痕的箱體保留著家族幾代的記憶。

民初,嘉義市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典藏品
?

嘉義百寶箱

倫敦畫報(翻印)
1859年(咸豐9年)的英國倫敦畫報,以生動的木刻插圖及文字,介紹了臺灣南部人民的生活、建築與風俗。這可說是十九世紀日本統治臺灣前,西方人士對臺灣較為深入的新聞報導記錄。
1859年,高振興先生收藏
?

開箱筆記

皮箱
現代,林秀如小姐收藏



開箱筆記

箱櫃
清末,羅振德先生收藏
?

嘉義百寶箱

80年代懷舊真空管電視
還記得那個只有黑白電視的年代嗎?真空管電視機身體積大且厚,電視的右上角是可轉動的圓鈕機關,從這個小小的方盒子中看見人像、聽見聲音,承載了70、80後最美好的童年時代。
1980年代,高基榮先生收藏

?

開箱筆記

古鎖頭
收藏者外婆留下的鐵製古著鎖頭,表面生成的青黑鏽斑,是時間推移下的證據,ㄇ字形形制的卡榫設計,具有鎖頭功能,只要看到這個鎖頭就會解鎖對外婆塵封的記憶。
?

嘉義百寶箱

嘉義區電話號碼簿
在早期家家都有本電話簿的時代,上頭記載數十萬筆的店家及民眾資料,查詢方式從大類別、到小類別再到筆劃,連結了許多人的情感。在網路興起後,幾乎完全取代了紙本電話簿的功能,雖然便利但也少了古早時一頁頁翻閱查找的樂趣。
1974年,郭哲雄先生收藏

嘉義百寶箱

手指銅鈸
每到節慶時刻,伯伯總喜歡去「鬥相共」(tau-sann-k?ng),拿著手裡的銅鈸,歡天喜地的去為神明、節慶喝采。大伙兒踩著街道,強烈的聲響加強演奏的氣勢,增強感染力,讓整齣表演透過音樂的效果渲染全村莊,更是一種將虔誠的信仰,以及對神祉的尊敬熱烈展現的方式。大家夥玩著樂器,討論信仰,一起完成表演儀式,就是伯伯最愛做的事情。
日治時期,湯樹金先生收藏

嘉義百寶箱

〈南北斗星君對弈〉交趾陶
此作品出自於陳專友大師之手,來自於嘉義城隍廟。兩星對弈似有相互較勁之意,南斗星君相貌和善,專管人的誕生;北斗星君面目兇惡,專管人的死亡。兩位仙翁都是棋迷,總愛找時間殺上幾盤,互相較勁,意寓生死常在彈指之間。 陳專友作品,1946年,祥太文化館王福源先生提供

?

嘉義百寶箱

〈渭水聘賢〉交趾陶
嘉義城隍廟創建於1715年(康熙54年),在1936至1938年間整修時,找來林添木及陳專友兩位大師拚場,傳為佳話。而這組〈渭水聘賢〉作品,更是同時呈現出林添木大師及陳專友大師的技藝風采,是為奇談。〈姜子牙〉是林添木大師的作品,其作品注重雕塑線條;〈周文王〉則是陳專友大師的作品,其作品注重捏麵人手法。
林添木、陳專友作品,日治時期,祥太文化館王福源先生提供
?

嘉義百寶箱

〈林洸沂〉交趾陶
交趾陶是嘉義重要的特色工藝,同時也兼具親友間餽贈禮品之一,本件林洸沂交趾陶作品便是來自親友的饋贈,因收藏者至林洸沂老師工作室參訪時,對於老師的作品驚艷不已,後於工作職場退休時,親友特別蒐購致贈作為退休之紀念品,別具意義。
1996年,任安森先生收藏

?

嘉義百寶箱

阿公的搖椅
嘉義的北湖社區,也就是從前的北社尾,早期是以種植稻米為主的農村聚落,農家多會運用後院空間飼養火雞。那時候的農家人,常會於午後閒暇時分,愜意地坐著搖椅吹著風,一邊觀看火雞舞動,直到夕陽落日,才結束農家生活的一天。
現代,林秀如小姐收藏
?

嘉義百寶箱

〈東門圓環尿尿小童〉老照片
於1963年(民國52年)拍攝,當時東門圓環中間還安裝有四尊尿尿小童雕塑,照片中左一為收藏者的爺爺。在當年,能夠擁有一張有自己影像的照片,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事,郭爺爺一直以來都小心翼翼地珍藏著,而且時不時就會拿出來翻看,對著親朋好友講述他過去的故事。如今傳承到收藏人的手上,對祖孫倆人來說,意義已經不只是一張年代久遠的照片,更是承載著一家人過去在嘉義生長的生活回憶。
1963年,郭哲雄先生收藏
?

嘉義百寶箱

真/假菸菸標
取締私菸是導致臺灣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,是臺灣人最深沉的痛。從菸盒上可以看到增產報國、反共抗俄的標語,也顯現當時的時代,由於私菸利潤好,但卻違法,此為比較真與假所製作的菸標,供以辨別真偽。大家看得出來哪個是真的、哪個是假的嗎?
1950年代,高振興先生收藏

嘉義百寶箱

祖孫的生命故事繪本
在第一本生命故事繪本裡,手繪記載了收藏者從童年到現今,流金歲月裡的生命故事,包括求學時的學校教室、童年的玩耍情景、年少時跟朋友相伴出遊,以及結婚生子後,帶著年紀尚小的孩子到中山公園玩耍等美好記憶。特別是在書封底,手繪了小時候的住家,雖是物換星移,當時的家早就不在舊址了,但那份家的溫度仍然暖在心頭,始終教人懷念。第二本生命故事繪本,則是收藏者紀錄她心愛的小孫女,從出生到國小前成長的點點滴滴,裡頭的密密麻麻的紀錄與照片,是滿滿愛的證明。這兩本繪本不單單只是記錄生活,還緊繫了祖孫的感情,是為無價之寶。
1930年,呂江秀李小姐創作
1990年,呂江秀李小姐、張儷馨小姐創作

嘉義百寶箱

燒炭熨斗
民國初期使用的鐵製燒炭熨斗,因年代久遠,有部分鏽蝕。收藏者娓娓道出過去的兒時記憶,母親將木炭燒成焦,打開上蓋,放入熾熱的木炭,再將父親的衣物放置下方,隨著煙霧裊裊而出升起,原本胡亂塞進衣櫥的衣服霎時變得平整,像全新的一樣,彷如魔術。之後年紀漸長,父親已屆退休之齡,時代也越來越進步,現在人都改用電熨斗,幾乎是看不到此類的燒炭熨斗了,不過當時使用燒炭熨斗的那份溫熱,直到如今仍常存心中。
1920年,塗英志先生提供